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公司22年受商用车销量波动出现较大幅度的业绩下滑,在行业逆境中公司坚持投入,22年实现研发投入9,278.77万元,占全年营收比例20.74%。2023年一季度,伴随着商用车市场的恢复、非道路国四的实施以及公司在大客户长安的突破,公司营收与业绩出现明显反转,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175.84%,归母净利润618.55万元,同比扭亏为盈(22年同期亏损1078.95万元)。预计2023年在商用车销量恢复叠加公司份额提升的双击下,公司业绩有望实现明显增长,同时,储能与动力电池、工业催化剂、氢燃料电池等业务的布局,有望给公司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47亿元,同比-53.50%,归母净利润-0.87亿元,同比-938.42%。看单季度,2022Q4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38.51%,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195.45%。

公司2023Q1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175.84%,归母净利润618.55万元,同比扭亏为盈(22年同期亏损1078.95万元)。

2023年3月重卡销量11.54万辆,同比+50.37%,环比+49.57%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3年3月份,我国重卡市场销售11.54万辆,环比今年2月上涨48.57%,比上年同期增长50.37%,这是今年市场继2月份以来的第二个月增长。

2023年3月天然气重卡销量9528辆,同比+147%,环比+48%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掌握的终端销量数据(交强险口径,不含出口和军品),2023年3月份,国内天然气重卡实销9528辆,同比大增147%,增幅较上月(2月份天然气重卡市场同比增长129%)扩大18个百分点,比2022年3月份多销售超5600辆,约为2022年3月份销量的2.5倍。

天然气重卡市场本轮增长已扩大至“4连增”。

简评

行业逆境中坚持研发投入,行业复苏时加倍反转。2022年商用车市场下滑幅度较大,整体销量330万辆,同比下降31.2%,其中重卡销量67.2万辆,同比下滑51.8%,中自科技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商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受此影响营收及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在行业面临冲击时,公司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投入9,278.77万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20.74%。截止2022年底,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97名,占公司总人数比例达到35.55%,其中7名博士研究生,45名硕士研究生。进入2023年,伴随着商用车市场的恢复、非道路国四的实施以及公司在大客户长安的突破,公司营收与业绩出现明显反转。

2023年商用车销量快速恢复,公司份额提升业绩有望双击2023年2月,重卡销售7.7万辆,同比+29.44%,环比+58.34%,结束连续21个月的同比下滑,3月销售数据进一步提升至11.54万辆,环比今年2月+48.57%,比上年同期+50.37%;轻卡2月17.7万辆,同比+43.24%,环比+97.95%,3月份轻卡市场销量进一步提升至20.96万辆,同比+14.66%,环比+18.63%,商用车市场复苏明显。

展望后市,因为2022年4月起商用车销量便开始出现大幅下滑,2022年4月重卡销量仅4.4万辆,同比-77.29%,4-12月月均销量仅4.9万辆,基数较低,后续重卡及商用车销量有望继续实现可观增长。

截止2022年底,公司已取得13款柴油道路国六机型公告,相比2021年底增加5款,其中8款已经量产,后续随着公司柴油道路机型的继续开发及量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目前古楠街生产基地共有产能汽油车催化剂/器6万套/年,天然气催化剂/器12万套每年,柴油车催化剂/器43万套每年,2023年以来已经满负荷生产,在建项目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园包含产能汽油车催化剂/器100万套/年,天然气催化剂/器10万套/年,柴油车催化剂/器20万套/年,催化剂产品封装30万套/年,汽车后处理装置智能制造产业园包含产能柴油车催化剂/器35万套/年,预计均将在2023年完工,为公司的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天然气重卡销量强劲增长,公司拿下关键定点份额有望大增2020年因为重卡整体销量较高、LNG价格较低、油气差价相对稳定等因素,天然气重卡销量创下14.2万辆的高点,当年天然气发动机龙头为潍柴动力与中国重汽,销量分别占比49.98%与29.58%,主销机型分别为WP13NG与MT13。中自科技2020年销售天然气催化剂7.87万套,其中配套于重卡6.89万套,市场占有率达到48.55%,公司也在当年实现25.77亿元的销售收入,其中21.99亿元来自于天然气催化剂。2021年由于LNG价格显著上行,天然气重卡销量跌至5.93万辆,同比-58%,2022年在俄乌冲突的影响下LNG价格进一步上行,需求也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全年天然气重卡销量仅3.73万辆,同比-37%。公司天然气催化剂收入也随之持续大降。

进入2023年,天然气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1月份平均价格接近7000元/吨,2月份继续下降至约6500元/吨,3月下旬价格已低于5000元/吨,根据统计局数据,4月20日LNG价格为4503.50元/吨,相比22年高点的8437.20元/吨已经下降47%,与此同时柴油价格维持高位,4月20日柴油价格为8022.70元/吨,与LNG价差达到3519元/吨,以单月重卡运营里程2万公里测算,460马力重卡单车每月节省燃料成本2万元左右,对天然气重卡销售形成明显刺激。天然气重卡自2022年12月开始已经连续3个月同比增长,并在2月站上6000辆关口,3月进一步提升至9528辆,后续在需求恢复以及低气价的背景下销量有望继续实现明显增长。

在天然气车板块,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取得17款天然气重卡国六机型公告,位列行业第一。其中22Q4公司取得潍柴动力WP13NG机型和中国重汽MT13机型的公告,整车公告正在办理中。由于这两款机型在天然气重卡市场占有率较高,公司23Q2起份额有望达到60%,天然气板块有望高速增长。

非道路国四创造全新增量,突破大客户长安汽油增量明显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标准于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等将面对更加严格的排放要求,给尾气催化剂市场带来全新的增量空间达80-100亿元,而且该市场内资相比外资的竞争劣势不明显,公司已取得15款柴油非道路国四机型公告,其中11款已经批量生产,将创造明显新增收入。

在汽油车板块,2022年公司成功进入长安汽车供应链,实现乘用车大客户突破。目前已获得深蓝SL03增程版车型、P201揽拓者皮卡和MDS201轻货车型的环保公告,其中SL03已实现量产,其它多款车型也将在23H1陆续获得公告并量产,深蓝SL03在2023年3月交付量达到8568辆,连续两周自主品牌新能源中型轿车销量第一,2023年公司汽油车产品线收入有望大幅增长。

积极推进储能与动力电池、工业催化剂、氢燃料电池等业务,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储能与动力电池板块:2022年底公司大圆柱磷酸铁锂PACK中试线已建成并实现模组批量销售。公司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原型样件已经完成开发,能量密度120Wh/kg,第二代钠离子电池产品正在开发,截至4月28日,固态电池中试线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将按照计划进行试生产和样品验证。

工业催化剂板块:公司拟在四川彭山经济开发区投资6亿元,新增工业催化剂产能800吨/年,其中VOCs催化剂200吨/年,BDO等系列催化剂600吨/年,利用此前在催化材料的技术积累以及在工业VOCs催化剂领域的产业化经验,进一步拓展工业催化细分领域市场,项目预计于2024年建成投产。

氢燃料电池板块:根据美国能源部测算,当氢燃料电池电堆年出货量50万台时,电催化剂成本将占电堆生产成本的41%,显著高于电堆的其他部件。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主要依赖进口,庄信万丰和日本田中贵金属等外国环保催化剂厂商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显著。公司氢燃料电池用铂碳催化剂公斤级制备线已经建成并具备规模化中试生产能力,并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预计于2023年10月底前结题并形成公斤级的铂合金催化剂的制备能力。公司针对PEM电解槽阳极开发的铱黑和氧化铱黑催化剂进入小试阶段,计划于2023年底实现中试生产和送样验证。在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板块,公司同时布局了阳极支撑燃料电池和金属支撑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出10cm*10cm的单电池制备技术,正在进行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单电池中试生产线的建设和千瓦级电堆组装技术的开发。

中自科技(688737.SH):商用车复苏业绩大幅反转,多元新兴业务蓄势待发

来源:中信建投